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

停止浪費食物

平時你們吃飯,吃剩多少食物?會否將剩飯打包回家或雪藏?

就算你自己沒有浪費,整座城巿其實都在浪費,你又知道嗎?

以法國為例,每年人均浪費20公斤食物,全國每年浪費十數億歐元。香港這個東方「美食天堂」,不用問都知道,情況遠比西方的「美食之都」糟糕。每人每年平均浪費170公斤食物。即使是發達國家,其實一樣有人吃不飽,如此丟棄食物,造成資源錯配之餘,更令香港陷入空前的堆填區飽和危機。

先不要說資源錯配,香港這片彈丸之地,寸金尺土,而且廢物處理設施不多(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的計劃在今年初才獲批資金),被棄置的垃圾,現時的最終目的地仍然只有堆填區。政府近年一而再再而三強調,堆填區最快數年內會飽和,屆時不得不另闢蹊徑處理廢物,而石鼓洲焚化爐計劃又屢受打擊,包括在財委會被拉布拖延表決,又被當地居民入稟司法覆核。另一條路,擴建三個堆填區的計劃,又處處碰壁。明知兩條路都滿途荊棘,為何政府就是沒有第三條路呢?

其實很多東西,都是「開源節流」的基本概念,廢物處理也如是。現時垃圾量太多,棄置空間不足,「開源」就是建設廢物處理設施或開闢更多土地作堆填區,而「節流」則是減少廢物。政府早前建議的「家居廢物徵費」希望減少垃圾,竟然提出「按戶按袋」收費,更建議要求每家每戶購買指定的垃圾袋。任憑誰人都想到這是不切實際的吧。其一,根本沒辦法驗證哪袋垃圾是哪戶人家棄置的。其二,公共空間的垃圾沒法計算。其三,全港這麼多居民,這麼多家庭,根本沒可能有時間、資源逐家逐戶計算。

「三堆一爐」這個「開源」的辦法發展艱難,「家居廢物徵費」又不切實際,是否應想想其他「節流」的方法?

其實,從宏觀角度出發,單憑個人或家庭減少廢物,效用微不足道,應想辦法減少更大的廢物源頭。其中,超級巿場就是很好的例子。有傳媒發現,超巿日均棄置30噸未能賣出但仍可食用的食物。借《小孩不笨》的對白「再好的資源,若錯配了就成為垃圾」形容,就最好不過。

要從這個大源頭減少廢物棄置,可參考法國下議院(國民議會)通過的法案,規定大型超巿明年起必須捐贈賣不出但仍可食用的食物,並禁止隨意銷毀或棄置食物,以及對違例負責人判監及罰款。若政府希望業界「自律」,是沒用的,畢竟沒有刑罰就沒有阻嚇作用。

在香港,有約百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,再加上剛好在貧窮線以上的巿民,吃不飽的人可能多達整座城巿的五分一,即約140萬。其他吃飽的人,棄置如此多食物,造成資源嚴重錯配,政府的責任,就是為我們想想有甚麼辦法改善這困局。

雖然現時都有超巿將未能賣出又仍可食用的食物捐贈到食物銀行,但選擇棄置的仍然佔居多。立法規管,可改善資源錯配的問題,同時減少棄置廢物,紓緩堆填區承受的壓力,推遲其飽和年期,進而紓緩擴建以及興建焚化爐的逼切性,一舉兩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