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

採訪與受訪

星島校際辯論比賽的總決賽,傍晚在伊館上演。雖然小弟只是到場觀摩,並無在台上發言,這次的經歷卻是畢生難忘。

不知從何時開始,看到電視的畫面,很佩服將社會各種大小事件呈現予大眾的記者,期望將來有一日,自己會是拿着攝錄機、錄音咪在人群中左穿右插的那個,又或是在錄影廠、控制室望着多個畫面顧全着大局的那個。

今時今日,人人都是「公民記者」,所有事件都是有圖或有片才有真相。在比賽中至尾段,相信是因為主禮嘉賓林鄭月娥出現(小弟沒親眼看到),會場內突然有人打開黃傘,並高叫口號,其中兩名評判石永泰及聶德權致判詞時示威者仍叫喊不停。意識到現場成為傳媒的目標,立刻拿出手機拍下一切。幸好早前充了電,由30%充到逾80%,才能夠順利地「採訪」。

拍攝過後,當然是將片段廣傳,並添加文字描述。不出三分鐘,已打了接近三百字的簡短報道,同學都譁然,不斷問小弟為何如此短時間內可以打這麼多字。其中一人更說,我用三分鐘打的段落,他要花接近三十分鐘才能夠完成。口裡沒說甚麼,心中則暗自竊喜,為這雙經千錘百鍊的「摩打手」自豪。

其後,比其他人提早些許離開會場,甫回到地面,就看到有大批記者圍成一堆。隨即解下校呔上前察看,發現是人民力量的譚香文以及一名成員在見記者。本能反應,掏出手機拍下現場的一切。可能因為小弟的手機外殼呈黃色,人民力量會見記者完畢後,隨即有三名記者上前「圍扑」*小弟。當時,只是突然發現有強光照射在我們身上,最初的數秒來不及反應,只吐了句「我都唔知應該點評論添」。當然,小弟知道接受記者訪問是個難得的機會,只是當時不懂反應,而記者也一定不會放過這機會,受訪者甚麼都不回答,哪有罷休的道理,當然會繼續發問。小弟於是回應「佢地有自由去表達意見,但係唔應該喺其他人發言既時候打斷」。記者繼續追問,小弟也只是重複大概的意思。

由希望當傳媒人的那日開始,就希望先有機會接受記者訪問。現在希望實現了,距離理想也近了一步。加上同學說小弟對着鏡頭很「淡定」,就令小弟的信心更大。及後回到家,看看不同媒體如何報道事件,也完全明白新聞偏頗是甚麼一回事。假設小弟的報道與其他媒體的報道是兩個圓圈,這兩個圓圈的重疊部分非常小。親身經歷後明白,任何人都沒可能掌握事實的全部,不同人、不同角度,看到的不同方面,可以相差很遠,就像瞎子摸象,而且更可能有人刻意不報道事實的全部,誤導大眾。將來若當傳媒人,希望將社會多個方面呈現予大眾,越多方面,越理想。但若要付諸實行,又談何容易呢?

*圍扑:一般街頭訪問,記者會將錄音咪遞向受訪者,此動作像拿着咪「扑」向其他人,故稱「扑咪」。當多名記者將錄音咪遞向一名受訪者時,這情況就稱為「圍扑」,最常見於高官見記者。

P.S.:這篇文章,小弟也是在十五分鐘內打完初稿。今時今日的傳媒,事事都強調最快最新,當記者,除了畫面外,最重要就是文字描述,所以小弟希望趁還年輕多訓練轉數以及打字速度,裝備好自己。:)

2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