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

You're amazing:)

在香港,學生不易做,學業壓力大,已不是新鮮事。但嚴重如老師當眾羞辱、向家長抹黑別家孩子,又可否接受?

適當的壓力,本是動力,過量就很易導致「爆煲」。最近有傑出學生接受訪問,指曾就讀地區名校,過的是非人生活。有些老師的行為,簡直不能夠想像。

因成績差而勸學生退出選修科(drop科),已是小兒科。當眾羞辱學生,問「有否想過不再在這裏讀」;學生課後逛商場被「斷正」,就武斷地向家長分別抹黑多名學生;派試卷前質問學生「你覺得你自己考幾多分」;因「拉curve」而將某班全部學生的分數降低四分。種種過分行徑,令我大吃一驚。這是為人師表應有的行為嗎?

自小遇過的老師,對學生的態度都是正面的。曾看過一個對照表,列出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待人處世態度。我最記得的是,成功的人是會希望其他人都成功,而失敗的,就經常想看到他人失敗,好讓自己可「食花生」*兼恥笑對方。我自己遇過的老師,對着學生時都是有「成功人士」的形象及行徑。

但無可否認,身邊也有很多人,不想其他人成功,出自他們的嘴吧的說話,大多都是傾向負面,或打擊別人的自信心。最大原因應是他們自己本身沒成就,若他人成功自己就被超越,他們當然不想看到。但看到那些訪問,竟然有人為人師表都是如此,雖然兩者出發點不同,但這樣打擊學生的自信,合理嗎?

渺小如我,也希望盡一己之力,令大家的態度趨向正面。也正因為我希望向世界展示一個「成功」的形象,所以無論對着甚麼人,我都會鼓勵他們,請他們加油努力,尤其最近身邊有不少同學開始發奮讀書,雖然遲了些少起步,但我也真心希望他們成功,在公開試「摘星」。

最後,希望送大家一句Fifth Harmony的勵志歌詞:Just gotta remind yourself that you're amazing baby (from Brave Honest Beautiful)

*「食花生」:即幸災樂禍。


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執筆……寫字

試回想,最後一次執筆寫字,是多久以前的事了?

今時今日資訊流通非常方便,甚麼事都可用手機、平板辦妥。執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。歐美不少學校都已經沒有要求學生執筆寫字,提早學習更貼近生活的鍵盤打字。

或許你會覺得這是件小事,但你可有留意,現代人的記性越來越差?有甚麼不懂,拿來手機上網搜尋,不出半秒就能找到數以億計的結果。但資訊越多,人就越善忘,早前歐美就有調查發現近半受訪者上網搜尋後,一關閉手機就會即時忘記剛剛搜尋的內容。

原來只用鍵盤打字,不執筆寫字,真的會令腦力退化。不少研究都顯示,執筆寫字時,有關寫作、閱讀的大腦區域活動,明顯多於用鍵盤打字。因手寫屬自由活動,相比在螢幕上打出一成不變的字體,執筆寫字的筆跡變化甚大,更加能刺激腦部活動。

亦有研究發現,上課時執筆寫字的學生會學得較好,因寫字時會不斷處理、重組老師的講課內容。相比之下,用電腦抄筆記的學生,大部分傾向搬字過紙,缺乏思考。

雖然自己平時都是打字居多,比以前已少了執筆寫字,但其實十多年來一直視寫字為樂趣。回想幼稚園年代初試題字,那拿着筆桿在紙上自由飛舞的感覺實在很棒,每日都一定先完成抄寫練習才去玩其他東西。今日的我,空閒時,執着筆在紙上胡亂寫一通,就已經很快樂。

考試測驗時最喜歡寫歌詞
我想這應該是在測驗考試時發掘出來的吧。試題與答案一般分開,在試題紙上寫的任何內容都不會評閱。經常寫完答案,再多次檢查後,無所事事,就轉到試題紙不停寫字打發時間。想到甚麼就寫甚麼,最喜歡寫歌詞,因為它們就是解悶的最佳良方。試過有幾次,身邊很多同學完成試卷後都伏在桌面休息,只有我一個繼續寫字,旁觀者看起來像是我做得特別慢。交了答案後,發現大家的試題紙都非常「乾淨」,只有我的混亂不堪。曾經笑說「你地個個張紙都咁乾淨,得我一個寫到咁花,搞到我成個異類」。

無心插柳,原來寫字可以訓練腦力,那我也要多些「玩」才行。不想三、四十歲就患腦退化症?多點執筆寫字吧。

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

兩蚊

兩元,對你來說代表甚麼?

凍飲加兩蚊?

那蘋果加兩蚊又怎樣?

我不是在說手機平板,更不是指某喪盡天良的媒體,而是實實在在咬下去的紅果皮黃果肉。

自小一直獨愛蘋果,喜歡它那種恰到好處的清甜,及咬下去那爽利的「嚓」一聲。平時多在飯後吃,在吃得飽滯時將這種冰爽清甜的果肉送進口裏,有如獲得解放般,飽滯的感覺全消。

巿面上的蘋果,質素真的非常參差。又清又甜又爽的,吃過很多,但也遇過些口感過軟,甚至酸的。好吃的,外面大多售$7或$7.5,而質素較遜色的,絕大部分只盛惠4至5元。

雖然只差兩元,但那是4、5、與7元的分別,槓桿比例非常大。多花兩元就能買到好吃得多的蘋果,絕對值回票價吧。

所以,請不要嫌本少爺挑剔,若貴幾元的,質素真的較好,我絕對不會省。

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

15分鐘

開學一個月了,學業忙嗎?有否花很多時間溫習?

坦白說,我沒有。

以前,經常坐在桌前對着書本兩三小時。完成後,往往成效不大,很快又將課程內容忘記。

究竟哪裡出了問題?

原來方法錯了。

這天,公眾假期,甚是空閒,偕好友在咖啡店坐數小時,閒聊數句,喝幾口咖啡,聽聽歌,按按手機,看看街上的人事。書本,放在桌面,漫不經心隨手翻翻。好了,坐了十五分鐘,開始細閱書裡的內容,試試做課後練習。再過十五分鐘,故態復萌,心又飛到了別處,喝咖啡、聽歌、閒聊。

在現今的怪獸家長眼中,我可能是很懶散的孩子。只溫習十五分鐘?豈有此理!不到兩小時不要妄想喝咖啡閒聊!

想起他們的子女,真替他們可憐。若果連續溫習兩小時,其實會白白浪費超過一個半小時。此話怎說?

先問你一個問題,你可知道人的專注力時間有多長?

普通成年人,是18分鐘。年幼的小童,更短,兩歲小孩一般只能持續專注一件事約7分鐘。難怪我以前經常連續數小時對着書本,都沒甚麼成效。

說起來也是。現在逢星期二,英文及數學都是連續三堂(有時連中文也是)。三堂加起來,近兩小時。

數學老師經常每次給一道長題目我們,並且計時,看看有多少人能達標。大部分題目,都要求我們在10至15分鐘內完成。每次課堂,我都發現我應付首一兩條題目是最順利的,其後表現明顯轉差(老師不會因應難度發題目,第一道題可能是全日最難的)。通常上了一小時課,就會小休約5分鐘,喝些水,出走廊呼吸兩口新鮮空氣。小休後首15分鐘狀態又會短暫好轉。

而英文,就每星期都做模擬綜合試卷,即聆聽及按要求寫實用文。一般試卷都要求寫三篇文章,每篇150至200字,真的不輕鬆。通常寫完第一篇文章,思緒就開始想飛往別處,每次壓抑自己一定要先完成寫作才想其他事,都感到辛苦、吃力。幸好英文堂後就是午飯時間,完成後即去吃飯,那種滿足感又難以用筆墨形容。

溫習,同樣也是。在咖啡店,每溫習15分鐘,就休息15分鐘。專注力果然明顯進步,我想這種方法才是最適合我吧。真不明白為何有些人可以在自修室待上多個小時,都不用呼吸一下新鮮空氣。

所以下次,不妨試試以15至20分鐘作單位,溫習、休息、再溫習。你或者會發現,效果比連續對着書本兩小時來得更好。

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

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

你有否試過帶病上陣?感覺如何?

剛過去的星期六,在大會堂表演鋼琴。八月底有兩星期不在香港,沒有練習,曾擔心回來後來不及拾回進度,幸好最後沒問題。

真正的問題,是演出前的一天才出現。

星期五早上醒來,喉嚨痛極,又有一邊鼻腔嚴重閉塞,呼吸很不暢順。由於小弟本身有鼻敏感,又適逢轉季,是敏感最好發的時候,也就沒當一回事。吃過早餐,雖仍有少許倦意(其實對我而言這樣已算不正常),但也如常上學。

回到學校後,甫坐下數分鐘,就隱約聽到同學在開玩笑想叫醒我,才發現自己差點睡着。其後上課,集中力明顯比平時差,連良師也察覺有異樣。

心知不妙。天啊,病得真不合時。睡了一覺,翌晨,半睡半醒抓起探熱針放進口中,竟然測到39度。這下子,心裡實在很害怕,真的擔心,會否因此缺席演出?

還好精神不算差,晚上演出時,狀態比預期好,彈奏出應有的水準。雖然中間明顯有彈錯音,但相信觀眾沒因為這樣不喜歡。表演過後,聽到台下熱烈的掌聲,心裡頓覺一切都值得。

終於拖延到星期日下午,不情不願地去看醫生。雖然病情不算嚴重,但醫生卻給了我一大堆藥丸。吃藥,當然也不情不願,但我們全家人最近都正跟病魔糾纏,最嚴重的更已病了接近兩個月,家裡又沒對流窗(全屋所有窗戶的方向都相同),平時就算開了窗,若不開風扇、空調,準會焗死,空氣質素相信是室內空間之中的數一數二。着實不希望再交叉傳染,所以還是乖乖按時吃藥吧。

俗語謂:「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」。生活中,經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煩事。沒法阻止,惟有硬接一招。然而過後,又總會覺得,其實沒想像中麻煩。

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

異鄉?故鄉?

曾聽說過一句格言:「旅行的真諦並非走訪異鄉,而是最終能以遊覽異鄉的心情來體驗故鄉。」

去歐洲遊玩完回來,再次踏足香港街道,回到學校,開始新的拼搏生涯,本以為會百感交集,殊不知丁點感覺也沒有。

Cambridge的藍天真的很美。回來後,特意抬頭望望,才驚覺,香港天氣好的時候,天色也可以很迷人。加上腦裡,仍未完全「轉mode」,仍覺得自己身在Cambridge,與湛藍的天空作伴。那感覺,突然變得非常真實。

踏出校門,站在窩打老道兩邊行車線之間的過路處,抬頭細看,竟有點陌生,又有點熟悉。在那裡見過?猛然想起,原來是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(Champs-Élysées)。雖沒有凱旋門(Arc de Triomphe),但馬路兩旁的大樹,真的與香榭麗舍大道的有幾分相似。原來,香港的天氣好的時候,風景真的媲美外國。

對我而言,香港的一切,感覺陌生了。身在香港,心在外國,以在外國觀光的心情踏上香港的街頭。其實,外國的天空,並非特別藍,只是因為平時在香港,每日都到同樣的地方上班上學,營營役役,腳步根本沒法子停下來,新鮮感,當然不會有。客觀的事物,看來天天都一樣,真正會改變的,是我們本着甚麼觀點與角度去看、去感受。

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

暑假

這個暑假,大家過得充實嗎?

剛過去的兩星期,與家人到了巴黎及倫敦旅行,放慢腳步。清新的空氣,湛藍的天空,翠綠的草原,明亮的滿月,令人放下家鄉的煩惱,全心投入舒適的環境。最喜歡的,是Cambridge及Greenwich一望無際的草原。要是將來可以到Cambridge讀書,多好。

除此之外,也遊了不少船河。也許在香港實在太少接觸水,在塞納河、泰晤士河、劍橋河上,感覺竟然很新鮮。沿岸的建築,如巴黎的羅浮宮、聖母院,倫敦的Tower Bridge、Cambridge的嘆息橋等,充滿歷史特色。

說到歷史特色,不得不提的是非常宏偉的巴黎聖母院、倫敦西敏寺大教堂、以及羅浮宮內的各種藝術品。雖然有些真的不懂欣賞,但看過後真的驚訝非常。首先要建造如此高的教堂已極不容易(巴黎聖母院整個建造過程花了近200年),還將數之不盡的文物保存得這樣好,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?真的很佩服歐洲人將幾百年,甚至幾千年前的文物打點得如此細心。

曾聽說,去旅行,會更了解自己,想要甚麼,掛念甚麼。以前,經常有homesick,去到外地都會想起香港,也曾因此擔心,若日後去外國讀書,會否因homesick而不能適應?現在,發現自己已漸漸放下心理包袱,明白有機會的話應在外地生活較長的時間。而我自己亦定下了一個目標,就是希望到外國讀書一段長時間後,說英語的時候能像土生土長的native speaker。

不過怎樣也好,都應先活在當下。明日,我將成為中五生,意味着這年的挑戰將會比以前更多更難,包括修讀M1*、應考SAT、TOEFL、演奏級鋼琴以及八級樂理。

M1:數學課程分兩部分,包括compulsory及extended module。extended module分為M1及M2(二選一),M1包括微積分及統計學,而M2則涵蓋微積分及代數。


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

質與量

大家近來睡得好嗎?每晚有足夠時間睡眠嗎?你又知否優質睡眠最重要的是甚麼?

可能大家都會驚訝,原來睡眠質素的關鍵,在於雙腳。

最近有研究指出,睡覺時雙腳暴露在空氣中,睡眠質素會比用被子蓋着雙腳佳。因為我們腳底的皮膚是全身最能夠散熱的部分,而我們熟睡時的體溫比清醒時低一至兩度(睡眠狀態越深,體溫越低),相對低的溫度會利好睡眠質素。

夏天時,通常只會在睡前開空調,令房間涼些,到睡時就關,開窗開風扇通風。雖然室溫相對低,但仍多次試過「熱醒」。原來是因為睡覺時總是將雙腳藏於被子內,不利身體散熱,當然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,難怪有時睡完十小時後都沒精打采。

明白箇中原因後,這幾晚睡時都刻意將雙腳暴露在空氣中,還開風扇正面吹着腳底。今早一覺醒來後,果然非常精神,雖然那一覺只有五小時。

所以,睡眠質素,重質多於重量。睡多久,不是最重要(最好不要少於四小時),環境及身體的溫度才是決定性因素。

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其實鉛水又有乜好怕喎

「食水含鉛」引起的恐慌,沒完沒了。驗水、驗血、驗智力,一眾受影響的家長連日為年幼子女奔波。問題是,有必要如此恐慌嗎?

上回,提及有電視節目預先張揚會在私樓驗水,看看鉛含量如何。初時,還擔心若私樓的食水含鉛都超標,就真的會冇啖好飲。但原來,這一切都只是杞人憂天。

在節目中,資深測量師,一語驚人。原來數十年前,大部分住宅的整條供水喉管都是鉛。換言之,今日的喉管,只有焊接位有鉛,絕對只是小兒科。很可能,數十年前的水,鉛含量比今天明顯地多。當年的小孩,現已活了數十載,喝了數十年鉛水,從未出現過大問題。今天的小孩喝的水,只有小部分鉛含量輕微超標,喝下的鉛實在微不足道。各位家長實在不用恐慌。

血液中重金屬含量過高,的確可能影響智力發展,但輕微超標,其實沒想像中嚴重,正如最得民心的高永文局長也告訴大家,就算智力發展有輕微遲緩,後天努力是可以追回的。

另外,智力發展也會受很多其他因素影響,如基因遺傳、父母管教方式、自身經歷、外在環境等等。以我自己為例,自問語文及數理不比大部分同輩差,很多時還「口水多過浪花」,令人厭煩,抱歉抱歉(請多多見諒、包容,我在努力改善壞習慣)。但十數年前,其實我兩歲半才懂說話,較平均遲整整一年半*。但往後數年的全方位訓練,相信是令我追回發展遲緩的關鍵。

三歲開始學寫字時,家裏的電視已經是大部分時間播放24小時新聞頻道,就是這樣,開始接觸非常多文字及數據。還記得當年,經常盯着螢幕底部的「走馬燈」,模仿主播說出來,很過癮(十數年後的今天才明白當主播絕不是容易的事)。再加上四歲開始學彈鋼琴(雖然當時老師的三角琴琴鍵對我來說實在太重)、五歲學打麻雀、六歲學玩撲克牌、七歲學打保齡球(雖然當時我的頭比球還細)、八歲學打桌球(雖然當時比球桿還矮)。這些活動,一直在全方位訓練我的腦部發展,協助我追回三歲前發展遲緩的缺陷。

俗語有云,「十隻手指都有長短」,沒可能全部兒童的發展速度都完全一致。只要不要像我當年學懂說話的年齡遲得可怕就可以。

正如愛迪生說,天才是1%天分加99%努力。那1%的先天條件比不上人,絕不算甚麼一回事。就算喝下有重金屬的水,影響先天智力發展,最多都只是少了1%。只要後天肯努力,爭取多1%,其實不是這麼困難。所以,各位父母,放下心理包袱吧。你們很可能都是喝鉛水長大的,但從來沒出過事,現在子女喝,理應也不會有大問題。

*正常嬰兒一歲前應已懂說單音字,兩歲起能夠說出詞語或簡單的短句。若兩歲半才開始懂說話,是不正常,屬於語言發展遲緩。

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

廣告.共鳴

有沒有一個廣告,成功「洗你腦」,令你無論何時何地都可憑空回想?

九倉電訊成立二十周年,找「平民女神」謝安琪作代言人,帶出雲端這每日必須品的重要性。親民,是不用說的了;歌聲,繞樑三日;歌詞,非常有感染力;鋼琴,更令小弟產生無限共鳴。第一次看到廣告後已迫不及待上youtube找回廣告片段無限重播再重播。

廣告首秒,以主題曲《在雲端遇見愛》大聲兼急速的前奏先聲奪人。吸引了觀眾的耳朵,眼球就會不其然轉向畫面,當然要留住。先是一盞鎂光燈照着舞台中央的Kay與水晶三角琴,四周漆黑一片,然後就是Kay的側面大頭。鏡頭一轉,到了Kay的工作室,看看她平時如何創作。在鋼琴上彈一下,創作歌曲,在電腦上打字,將資料輸入雲端,兩者都潛藏無限可能。琴鍵與電腦鍵盤,完美接通。創作完曲目,當然要表演,接下來就是「戲肉」,Kay在舞台彈奏水晶鋼琴並演唱全新廣告主題曲《在雲端遇見愛》。歌聲、旋律、歌詞,非常有感染力,繞樑三日,尤其副歌末句「讓全世界散發光芒」,有獨特的魔力,在失落時聽聽,心情即時好轉。

Kay彈琴的手型,其實與伴奏音樂並不一致。你或許會問,這會否令印象分打折扣?小弟可以很肯定告訴你,不會,因為留意「手型」之前,根本從來沒預期廣告裡玩樂器的人與音樂「夾手型」。

或許是小弟十分喜歡鋼琴的緣故吧,水晶三角琴,最能夠吸引住小弟的眼球,再加上平民女神淋漓盡致的演繹,令這廣告在小弟的腦袋裡刻下最深的印象,也是十多年來惟一一個有實在記憶,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憑空回想的廣告。

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

年輕.本錢

近來,一直沒機會打保齡球。但也是那句,「三歲定八十」,小弟在逾十年前隨父母玩保齡球,在父母「玩也要很認真」的態度下,學會了標準姿勢,自此一試愛上。

在香港的保齡球館,有減無增,眼見一間又一間保齡球館倒閉,只覺唏噓。雖然玩的機會不多,但十多年前在心中點燃的那團火,從未熄滅,故此更珍惜可以盡情玩的每次機會。

這數天的課中午就結束,吃完午餐無所事事,當然到附近的保齡球館玩玩。雖然頗久沒玩過,初時有點生疏,但很快就進入佳境,更打出189分的個人紀錄。

數年前的小弟,午後沒事做可能會跑回家hea、玩玩遊戲機,總覺時間用之不盡。現在,距離成為真正的大人,原來只剩年半,驚覺青春已不多,不應再浪費,想玩的話,就在踏入成人世界前盡興吧。年輕,就是你的本錢。只有一次,過去了,就沒了。

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

減壓良方

近來較忙,半個月沒更新動態,先說句抱歉。六月,考試的季節,相信各位同學都會感到壓力。你有甚麼方法減壓?

考試,少不免有科目需要出動「摩打手」,如語文科作文卷、通識科資料題,整個考試時段就是不停寫、寫、寫。考完後,可能大家覺得,應讓寫了半天字的手好好休息一下吧?但小弟則不知何解,回家後卻最喜歡彈鋼琴,更是特意選擇一些難度很高的曲目,「摩打手」沒有一刻停頓過。

雖然練習完大多雙手都會感覺疲累,但卻很有滿足感,也許那就是熱誠。當你對一件事有熱誠,就算過程辛苦,甚至處處碰壁,完成後都會有份滿足感。對小弟來說,這件事就是彈鋼琴。

很慶幸,自己能找到真正的興趣。說真的,由四歲時滿腔熱誠開始學琴,到現在十二年,狀態並不是一直都在高峰,也曾想過放棄的,特別是讀小學時,很多同輩都有學琴,但大部分人半途而廢,更甚的有些連五級都沒有考就沒有再學,以那時幼稚的心態,真的想過「別人放棄,是否自己也不應該堅持?」

直至考到七級、八級,僥倖得到「優異」成績*,發現天下之大,等着我去嘗試、發掘的,還有很多。明白到practice makes perfect,加以斟酌難度高的曲目,終成為興趣,也成為減輕、對抗壓力最好的方法。

你又有甚麼興趣?


*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, the (ABRSM) 的樂器分級考試150分滿分,考獲130分或以上為「優異」distinction

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

停止浪費食物

平時你們吃飯,吃剩多少食物?會否將剩飯打包回家或雪藏?

就算你自己沒有浪費,整座城巿其實都在浪費,你又知道嗎?

以法國為例,每年人均浪費20公斤食物,全國每年浪費十數億歐元。香港這個東方「美食天堂」,不用問都知道,情況遠比西方的「美食之都」糟糕。每人每年平均浪費170公斤食物。即使是發達國家,其實一樣有人吃不飽,如此丟棄食物,造成資源錯配之餘,更令香港陷入空前的堆填區飽和危機。

先不要說資源錯配,香港這片彈丸之地,寸金尺土,而且廢物處理設施不多(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的計劃在今年初才獲批資金),被棄置的垃圾,現時的最終目的地仍然只有堆填區。政府近年一而再再而三強調,堆填區最快數年內會飽和,屆時不得不另闢蹊徑處理廢物,而石鼓洲焚化爐計劃又屢受打擊,包括在財委會被拉布拖延表決,又被當地居民入稟司法覆核。另一條路,擴建三個堆填區的計劃,又處處碰壁。明知兩條路都滿途荊棘,為何政府就是沒有第三條路呢?

其實很多東西,都是「開源節流」的基本概念,廢物處理也如是。現時垃圾量太多,棄置空間不足,「開源」就是建設廢物處理設施或開闢更多土地作堆填區,而「節流」則是減少廢物。政府早前建議的「家居廢物徵費」希望減少垃圾,竟然提出「按戶按袋」收費,更建議要求每家每戶購買指定的垃圾袋。任憑誰人都想到這是不切實際的吧。其一,根本沒辦法驗證哪袋垃圾是哪戶人家棄置的。其二,公共空間的垃圾沒法計算。其三,全港這麼多居民,這麼多家庭,根本沒可能有時間、資源逐家逐戶計算。

「三堆一爐」這個「開源」的辦法發展艱難,「家居廢物徵費」又不切實際,是否應想想其他「節流」的方法?

其實,從宏觀角度出發,單憑個人或家庭減少廢物,效用微不足道,應想辦法減少更大的廢物源頭。其中,超級巿場就是很好的例子。有傳媒發現,超巿日均棄置30噸未能賣出但仍可食用的食物。借《小孩不笨》的對白「再好的資源,若錯配了就成為垃圾」形容,就最好不過。

要從這個大源頭減少廢物棄置,可參考法國下議院(國民議會)通過的法案,規定大型超巿明年起必須捐贈賣不出但仍可食用的食物,並禁止隨意銷毀或棄置食物,以及對違例負責人判監及罰款。若政府希望業界「自律」,是沒用的,畢竟沒有刑罰就沒有阻嚇作用。

在香港,有約百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,再加上剛好在貧窮線以上的巿民,吃不飽的人可能多達整座城巿的五分一,即約140萬。其他吃飽的人,棄置如此多食物,造成資源嚴重錯配,政府的責任,就是為我們想想有甚麼辦法改善這困局。

雖然現時都有超巿將未能賣出又仍可食用的食物捐贈到食物銀行,但選擇棄置的仍然佔居多。立法規管,可改善資源錯配的問題,同時減少棄置廢物,紓緩堆填區承受的壓力,推遲其飽和年期,進而紓緩擴建以及興建焚化爐的逼切性,一舉兩得。

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

採訪與受訪

星島校際辯論比賽的總決賽,傍晚在伊館上演。雖然小弟只是到場觀摩,並無在台上發言,這次的經歷卻是畢生難忘。

不知從何時開始,看到電視的畫面,很佩服將社會各種大小事件呈現予大眾的記者,期望將來有一日,自己會是拿着攝錄機、錄音咪在人群中左穿右插的那個,又或是在錄影廠、控制室望着多個畫面顧全着大局的那個。

今時今日,人人都是「公民記者」,所有事件都是有圖或有片才有真相。在比賽中至尾段,相信是因為主禮嘉賓林鄭月娥出現(小弟沒親眼看到),會場內突然有人打開黃傘,並高叫口號,其中兩名評判石永泰及聶德權致判詞時示威者仍叫喊不停。意識到現場成為傳媒的目標,立刻拿出手機拍下一切。幸好早前充了電,由30%充到逾80%,才能夠順利地「採訪」。

拍攝過後,當然是將片段廣傳,並添加文字描述。不出三分鐘,已打了接近三百字的簡短報道,同學都譁然,不斷問小弟為何如此短時間內可以打這麼多字。其中一人更說,我用三分鐘打的段落,他要花接近三十分鐘才能夠完成。口裡沒說甚麼,心中則暗自竊喜,為這雙經千錘百鍊的「摩打手」自豪。

其後,比其他人提早些許離開會場,甫回到地面,就看到有大批記者圍成一堆。隨即解下校呔上前察看,發現是人民力量的譚香文以及一名成員在見記者。本能反應,掏出手機拍下現場的一切。可能因為小弟的手機外殼呈黃色,人民力量會見記者完畢後,隨即有三名記者上前「圍扑」*小弟。當時,只是突然發現有強光照射在我們身上,最初的數秒來不及反應,只吐了句「我都唔知應該點評論添」。當然,小弟知道接受記者訪問是個難得的機會,只是當時不懂反應,而記者也一定不會放過這機會,受訪者甚麼都不回答,哪有罷休的道理,當然會繼續發問。小弟於是回應「佢地有自由去表達意見,但係唔應該喺其他人發言既時候打斷」。記者繼續追問,小弟也只是重複大概的意思。

由希望當傳媒人的那日開始,就希望先有機會接受記者訪問。現在希望實現了,距離理想也近了一步。加上同學說小弟對着鏡頭很「淡定」,就令小弟的信心更大。及後回到家,看看不同媒體如何報道事件,也完全明白新聞偏頗是甚麼一回事。假設小弟的報道與其他媒體的報道是兩個圓圈,這兩個圓圈的重疊部分非常小。親身經歷後明白,任何人都沒可能掌握事實的全部,不同人、不同角度,看到的不同方面,可以相差很遠,就像瞎子摸象,而且更可能有人刻意不報道事實的全部,誤導大眾。將來若當傳媒人,希望將社會多個方面呈現予大眾,越多方面,越理想。但若要付諸實行,又談何容易呢?

*圍扑:一般街頭訪問,記者會將錄音咪遞向受訪者,此動作像拿着咪「扑」向其他人,故稱「扑咪」。當多名記者將錄音咪遞向一名受訪者時,這情況就稱為「圍扑」,最常見於高官見記者。

P.S.:這篇文章,小弟也是在十五分鐘內打完初稿。今時今日的傳媒,事事都強調最快最新,當記者,除了畫面外,最重要就是文字描述,所以小弟希望趁還年輕多訓練轉數以及打字速度,裝備好自己。:)

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

這麼近,那麼遠

曾幾何時,在電視上看到這個廣告:「係隔籬鄰舍,定係『隔離』左既鄰舍呢?」人與人之間,雖在實質空間上很近,心理上卻有着重重隔膜,即使隔壁屋簷的一戶人家,與自己只有一牆之隔,不時碰面也會閒聊數句,但,我們連對方的姓氏都互不知道。回到家後,單位與單位,一牆之隔,就完全是兩個世界,不會再有任何互動。

最近看到個社評,指出香港現今世代的公共空間與私人領域非常分明。從行文看得出,撰文者大概是成長在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的中年人,對往日的鄰睦之情非常嚮往。當年的公屋,大多沒獨立廁所及浴室,各戶人家平時大部分時間又不會關門,相熟的鄰居在門外經過,有的沒的閒聊數句,整層樓的住戶就像一戶人家。但,踏入廿一世紀,這一切已不復存在,公共與私人空間的界線越來越分明,令我們逐漸建立「親疏有別」的觀念,親的,就是自己人,疏的,只有繼續疏,沒有人會試圖破冰。

雖然生於廿一世紀,但社評提及的部分情況,似曾相識。我人生的首個十年,在元朗一個大型洋房屋苑成長。小學畢業後,才搬到巿區。與巿區對比,元朗的洋房屋苑活像外國,簡直是香港的世外桃園。而且,屋苑的住客都有個潛規則。回想當年曾搬過一次家(同一屋苑不同單位),在新居安定下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有鄰居與我們閒聊,與我們交朋友,及後知道原來大部分住客有在新鄰居時都會這樣做。此外,洋房亦有花園,雖然與隔壁的花園有近六呎高的圍牆分隔,但中間有些開口,以類似窗花的枝架裝飾,令大家的交流方便不少,也能互相看到對方的花園,製造不少話題。例如外公生前很喜歡養魚及種花,令我們寒暄時經常談及,儘管我們其他人在這方面認識甚淺。

這些「有窗圍牆」,就像以前公屋住戶關鐵閘不關大門般,讓我們與鄰居有很多交流的機會。試想想,若圍牆完全沒開口,你連鄰居的樣子都不能看到,還會否與對方聊天?

這情況,對我而言,搬到巿區後,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高樓住宅的單位與單位之間,圍牆都一定是密封的,這就像在我們與鄰居之間立了一幢高牆,令我們連鄰居的樣子、姓氏等都毫不知道,完全無法交流。出門或回家時碰巧能遇上,也不知道在多少次中才出現一次。即使是碰到了,頂多在自己的樓層等升降機時才會寒暄數句,進入升降機後基本上不會有任何交流(與那個廣告一樣)。

社評指出,這是社會趨向非人性化的現象。彼此都當對方是陌生人,不會去關心別人,自己亦得不到任何關心,最終可能發展成疏離(alienation),對整個社會都不是好事。

要解決這個問題,很難,但背後的道理其實很簡單—就是由自己做起,減低對他人的戒心。當然,萬事起頭難,由零開始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確不易,但若不嘗試的話,怎知行不行?若所有人對他人都多一份關心,少一份戒心,這個社會必定會更和諧。


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

大數據年代

馬雲早前說過,廿一世紀,是「大數據年代」,此話一點也不假。

最近,google做了不少大數據統計,如透過美國人搜尋 "n-word"* 的頻率、數字,分析哪些地區歧視黑人的問題最嚴重;又有統計過尼泊爾地震後世界各地搜尋「捐款賑災」的頻率及數字。

華盛頓郵報的社評分析,以網上搜尋的數據統計,尤其重要。就以「n-word」為例,這間接反映美國人歧視黑人的問題。社評指出,這種歧視是存在於大眾的潛意識,或者在不留名的互聯網中,若只以傳統民調訪問巿民有否歧視黑人,他們只會不假思索、直接了當地答你沒有。

大數據統計,的確有助我們更廣闊、更全面地了解時代的脈博,但各大科網公司、各國政府掌握的資料,又何止搜尋內容?兩年前美國中情局前職員斯諾登揭發美國政府大規模監控國民,以至他國元首的通訊內容,隨即引發連鎖效應,隨之暴露的是原來差不多所有國家都有這種監控活動。網絡世界是沒有秘密的,「大數據年代」,令我們更能掌握時代的脈博,但同時,我們的個人資料基本上都公諸於世了。

*"n-word": nigga,普遍對黑人帶歧視成分。

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

「計時器」

過馬路時的你,是怎樣的?乖乖地等綠燈亮起才過?不管是紅是綠,沒車的時候就過? 「斬綠燈」時,會否加快腳步衝過對面?

放學後,懶洋洋,無所事事,極不情願回家對着四面牆,與好友在校舍蹓躂,有的沒的閒聊數句。仍未夠四時,拖着疲倦的身軀踏出校門。

一向觀察力過人的好友,在過馬路時說了一句話。這句話,簡單不過,卻不是一般人會說的。

「呢個綠燈好似係斬十四下。」

一般人過馬路時,只會留意是紅、是綠、還是在「斬綠燈」,卻從沒人留意過綠燈會「斬」多少下,即使是每日經過、與校門數十米之隔的紅綠燈,小弟也從不知道那個綠燈在變紅燈前會「斬」多少下。應該說,這個問題,從沒在小弟的腦裏存在過。

趕時間時到達紅綠燈,綠燈已在「斬」,不知橫過與否,一方面擔心橫過了一半已變紅燈,極度危險,另一方面又在憂慮不橫過就會遲到。

在美國、日本,紅綠燈都有計時器的,直接告訴人綠燈(有些是白燈)何時會變回紅燈。

香港的燈號,雖設計不及美日的周全,但若記下綠燈會「斬」多少下,就猶如在自己腦裏裝了個計時器,日後至少重臨熟悉的路段,都不會在燈位失方寸。

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

突破

突破,對你而言,如何尋求?

剛過去的週末,參與了個國際比賽,擴闊了眼界,是小弟一生中最大的突破之一。

不知大家有否聽說過World Scholar's Cup這個比賽。比賽分四個範疇,有辯論、寫作、Scholar's Challenge以及Scholar's Bowl。對小弟而言,辯論環節最好玩最刺激。我們只有15分鐘準備發言內容,期間更可以上網搜尋資料(大部分本地的比賽都不容許上網)。這對我們絕對是全方位的訓練,與隊員溝通、選擇適合的資料、組織主線及論點,要在短短15分鐘完成。再者,你永遠不知道對手實際上會有甚麼論點,所以應變能力也不可或缺(尤其是小弟在三場辯論都是守尾門,即隊內最後一名發言人)。構思如何反駁,有可能是在對手發言途中才開始。少一點工夫、少一點經驗,都不能做到。

還記得中二那年初加入辯論隊,初試啼聲,初嘗在台上發言的那種心驚膽顫。起步比人慢(大部分人都是中一加入),惟有付出比別人大的努力。今日,小弟已克服心理障礙,能在比賽中毫不緊張、畏懼地發言,也能在對手發言時邊聽邊寫(這種multitask實在是不可或缺的技巧)。更重要的是,能在隊內帶領師弟,充當他們的導師,助他們透過辯論訓練共通能力。

但當然,還有很多進步空間,尤其是與不少國際學校的同輩交手後,倍覺自己小巫見大巫。正所謂the largest room in the world is the room for improvement。以後可以走到多遠,就要看今天付出多少努力,接受多少挑戰。勇於踏出心理安全區(comfort zone),是尋求進步、突破的第一步。

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

「老細唔鬧準時放工」

在報紙看到大篇幅報道,指現今世代的年輕人對工作諸多挑剔,不少僱主需推出誘餌留住年輕人。報章更以八字概括現今年輕人選擇工作最常見的條件—「老細唔鬧準時放工」。行了,如果你真的是這樣想,那索性不要工作,留在家終日無所事事好了。

報章提及現今年輕人最普遍的挑剔現象包括嫌工時長、嫌假期少、嫌薪金低、嫌經常被老闆責罵、嫌同事年長,而不少年輕人辭職的方法就是「no show」。更甚者,有年輕人上班僅數日就離職,甚至在應徵後表示自己沒手提電話,着公司有事就找其父母。

如此一來,不少僱主惟有出招留住年輕人,包括提高入職薪酬水平、設「有薪生日假」、一次請數名年輕人,確保他們不會只與中年或年老員工共事,以循循善誘教導取代責罵應付做錯事的員工等。

小弟對此極度驚訝,甚至可說是被嚇倒。新入職的員工,地位、階層不是應該較卑微嗎?為何僱主優待他們如上賓、主人、皇帝?要求「老細唔鬧準時放工」,你猜你是誰?若你已畢業,請回想你的求學時期,有多少日子真的能夠「準時放工」?有否可能沒被父母及老師這些「老細」責罵過?若你仍在讀書,相信完全感受到,做錯事被罵、工作量太大需額外花時間完成,絕對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
部分年輕人可能認為,完成學業出來社會工作,是一種解脫,不需再考試測驗,負擔減少了。但事實卻恰恰相反,職場的「考試測驗」,不少都是不能預計,沒標準答案,且事前沒機會「溫習」,與學校裏的完全是兩碼子的事。做錯事被罵、超時工作的情況,不會比讀書時代的少。若打從心底裏真的希望「老細唔鬧準時放工」,那只有一個辦法,就是不要工作、不要讀書,一天到晚賦在家無所事事,那你就甚麼煩惱都沒有。撫心自問,甘心這樣嗎?

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

「短途旅行」

下午到友人E在洪水橋的住所玩樂。友人E告訴小弟,要到洪水橋需要搭輕鐵,可在元朗或天水圍西鐵站轉車。於是小弟就選擇了在天水圍下車,乘搭輕鐵到兩站之隔的洪水橋。而回程時則在元朗下車,轉乘西鐵回到巿區。

數年前住在元朗,但小弟卻極少乘搭輕鐵,總覺得那錯綜複雜的的路線圖活像八陣圖。但這次的感覺卻是從來未有過的。

夜間的元朗

雖然只是兩個站,但車速之慢與不穩定,令小弟覺得好像有十個站。上車後首一兩分鐘,心裏在抱怨,已在天水圍等了八分鐘才上車,還要承受其接近蝸牛的速度,何時才能到達E的家?但再細想,畢竟輕鐵在地面行駛,與不少馬路交錯,沿途有不少交通燈,不像巿區的地鐵,當然不能太快。又想起早前有宗輕鐵出軌事故,涉事輕鐵入彎的時速有40公里,原來超出上限時速15公里一倍多。如此一來,更不能奢望輕鐵有多快。

平時在巿區,整體的脈博與步伐都很快,地下鐵列車班次頻密,車速快,而且大部分時間,窗外都是漆黑一片的地底隧道。乘搭輕鐵,則完全是另一回事,緩慢的車速,好像在提醒小弟暫時放慢步伐,細心欣賞窗外的事物。既然不能奢望、也不能控制,那就放下吧,就算心裡怎樣抱怨,它都是這麼慢。的確,回程時經過的路段,是多麼熟悉,又多麼陌生。童年時幾乎每星期都會到的街道,數年後再次踏足。人來車往,依舊擦出喧嘩吵鬧的夜城,但總感覺今日的自己,已是個不折不扣的巿區人,不再屬於這裏,只能旁觀。就讓這一切好好儲存在回憶裏吧。

習慣了巿區營營役役的生活,在假期到新界一趟,雖然只是那短短的一個下午,而且是到同學的家,但已經好像去了趟短途旅行,切身感受到巿區不會有的氣氛。

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

有甚麼慘過走難?

這幾天的新聞頭條,相信離不開福建漳州巿的PX化工廠爆炸及火災。當地逾萬名居民需緊急疏散,當中更有部分人疏散不只一次。這事件,印證幸福絕對非必然。你永遠不知道,現在身處的住所,會否有一日變得不安全,會否有一日,住在裡面的人,不能再回去。

PX化工廠爆炸現場火光熊熊、濃煙翻滾
這件事,令我回憶起月前在報章看到的相片,顯示敘利亞在內戰前以及經歷四年內戰的鳥瞰圖。四年內戰令全國的燈光減少逾五分四,當中更有大城巿的燈光幾乎完全消失,只剩下內戰前的數個百分點。而事實上,的確有數百萬人因內戰流離失所,全國整體人口在數年間更減少近百萬。

與敘利亞內戰比較,漳州巿部分居民所遭遇的可能更令人心碎。PX化工廠的火災曾經救熄,部分早前疏散的居民曾經回家,但化工廠在今日死灰復燃,灰黑的濃煙再次吞噬天空。為了不吸入濃煙,居民惟有再次疏散,收拾細軟背井離鄉。

人生福禍無常,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將要面對甚麼困難,更不知道會否有一日不能再回家。俗語也有云,「有咩慘過食屎?就係食兩舊屎」。同樣,有甚麼比走難更慘?就是走兩次難。希望當地的居民可以早日歸家,不再受人禍殃及。

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

沒有隔夜仇

已不知有多少年沒哭過。

最近閱讀君比的《夜青teen使》系列小說,多名主角的遭遇都令人非常心酸,亦令小弟流下多年不見的男兒淚。

最具震撼力的,是一名十六歲男孩至杰的故事。他生於單親家庭,母親患精神病並非常嗜賭,欠下巨債,債主經常上門騷擾。隨時變成孤兒,無依無靠,至杰惟有節省一分一毫,以備不時之需,數年來儲了約一千二百元。在一次母親離家出走後,他發現那筆錢不翼而飛,就幾乎肯定除了母親外,沒有其他人會偷,很是氣憤。在一次機緣巧合,至杰遇上外展社工,於是入住了幫助夜青的啟明社。某日,至杰從外回到啟明社,赫然看到母親瑟縮在樓梯,非常無助,頓覺百感交集。他們的對話非常簡短,但完全令我心碎。被母親偷了積蓄,固然生氣,但對方無助的語氣、滿臉的淚水,霎時令至杰的心軟化。

雖然自己出生在完整的中產家庭,與「夜青」搭不上邊,但看到這故事,仍眼眶泛紅。大概天下的子女都是這樣的。父母做錯事,欠了自己,都不會忍心惱對方很久,心很快就會軟化。看到這裏,不禁反思,若這發生在我身上,我會怎樣處理?在他人面前裝作很堅強的我,實際上是否有同樣的能力面對逆境?抑或我只是虛有其表?我會否只懂哭,不懂想辦法解決問題?

*夜青:泛指深夜不歸家的青少年,大部分因為不希望見到家人,或家裏不安全。

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

麻煩

很多人外出進餐時,都會隨手將手機放在枱面,對嗎?你有否試過為此舉而出事?

最普遍的意外,就是進食途中弄污手機。雖然我自己未試過,但身邊的人弄污枱上的手機,我已見過四次。每次出事後,都手忙腳亂、「倒瀉籮蟹」。 

此外,更可能遺失手機。有位朋友記性頗差,進餐後離座時竟忘記將手機拿走,最後幸好我發現,暫幫他保管,到問他時他還好像如夢初醒。

我本身非常缺乏安全感,經常杞人憂天,不放心將財物放下,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,無論如何也不要在外出進餐時將手機放在桌面。

一個小習慣,就可避免麻煩事,何樂而不為?

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

時代的終結

華人社會首個電視台,營運58年,經過多次主權易手、台徽轉換、報道失實、財政問題,最終敵不過種種問題,失去牌照。亞洲電視在上世紀80年代經歷高峰時期,開創清談節目的先河,以及連續拍攝多部劇集,更曾令競爭對手無綫電視腰斬節目。但亞視的實力近年不斷走下坡,收視節節下跌。這現象,全因其不斷作出損害自身公信力的行為。

亞洲電視近年多次因節目內容及財困等問題,令其公信力及收視不斷下跌。而在其中,財困可說是編採自由被干預的惡果。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、節目抹黑泛民及學民思潮、不停重播陳年舊劇但又沒自製新節目,一直為人詬病,亦令這個「良心台」的收視節節下跌。

如此一來,當「良心台」有財困,自然就不會有股東願意注資拯救。加上數年前的財困,令當年最大股東查懋聲希望發行可換股債券予王征,令另一股東蔡衍明不滿,入稟法院。最後王征並無入股亞視,卻插手操控亞視,令財政收入未能應付牌費之餘,更令內部士氣大受打擊,終出現「大地震」,埋下倒閉的伏線。

時至今日,財困的確令亞視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,「白武士」始終未有入股亞視,牌費始終未有交,員工被拖欠的薪金始終未獲解決,王征指的「氣數已盡」一點也不假。

也許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,是時候進入新時代,觀望一潭死水的免費電視行業有否前景。

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

幸福

平時上班、上學累了,一定會希望回家好好休息,對嗎?對我們來說,有個安穩的家,應該是理所當然。試想想,若有一天,你在毫無心理準備下要突然背井離鄉,而且一去無回頭,會有甚麼感覺?

敘利亞鳥瞰圖,為2011年內戰爆發
與2015年內戰爆發後四年的對比
香港近數十年難得的太平盛世,令我們這一代出生至今,就像活在一個巨型溫室中。我們大多以為有安穩的生活、舒適的家、溫飽的三餐、以及愛護自己的家人,全都是理所當然。但看看地球的另一端,飽受戰火洗禮的地方,這一切原來可在一夜之間失落殆盡。

被內戰摧殘長達四年的敘利亞就是最好的例子。自2011年3月內戰爆發至今,多達380萬人背井離鄉,22萬平民無辜被殺,人口由2010年的約2370萬跌至2015年的2288萬。專家還研究敘利亞的晚間衛星圖片,比較四年前與現在的亮度。結果顯示,全國的燈光比內戰前減少83%,其中北部城巿阿勒頗及拉卡省最誇張,分別有97%及96%的燈光消失。而首都大馬士革的燈光與內戰前比較,亦減少了35%。

這四年間,無數家庭不再完整,平民的家園被破壞,已不可能回復內戰前的樣貌。看着這一切,完全明白幸福真的不是必然,我定會好好珍惜。

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

[李光耀領導反思] 家長式管治

父母教育子女,最常見的是甚麼方法?鐵腕?放任?說教?子女在不同階段,是否應以不同方法教導他們?

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在立國後的家長式管治,告訴我們,家庭教育與發展國民質素其實大同小異。立國前,國民大多只當作新加坡是「借來的地方」,生活水平低、居住環境差、不同種族的教育程度極參差。立國後,李光耀實施鐵腕家長式管治,包括禁止咀嚼香口膠、在學校禁售「垃圾食物」,務求提高國民質素。

立國初期,國民教育水平及生活質素普遍比平均低,就像僅數歲的小孩,甚麼都不懂。這個階段,父母要做的,就純粹是要求子女做正確的事,因為他們根本未明白背後的原因,花時間解釋都是對牛彈琴。孩子長大後,自然會明白。同樣,新加坡立國初期的家長式管治,是為了國民質素的發展着想,國民當然不可能在一時三刻領悟背後的道理。

日子久了,國民自然會明白這些家長式管治,最終成就他們今日的公民質素,就像年輕人隨年紀增長,漸漸會明白父母當年的教誨是為自己好。借一句I am not stupid的經典對白 "for your own good",絕大部分的父母,都希望子女成材,絕對不會害他們。

就看看禁止學校售賣「垃圾食物」。眾所周知,肥胖問題是多種疾病的成因,嚴重影響健康,肥胖問題越嚴重,社會的生產力就會越低。但這個問題,不會在一時三刻看到,需要有遠見的領導人才能夠帶領國家改變。又看看禁嚼香口膠吧。在香港,不小心踩到香口膠,想信不少人都遇過。香港人的公民質素比世界平均高出不少,卻仍經常出現亂扔香口膠的情況。若當年完全未發展的新加坡,不禁止嚼香口膠,情況又會是怎樣?

說到底,都是同一句。一銀兩面,總有盲點。當你因父母責備或囉唆而感到煩厭,不妨想想他們為何這樣做,又或者試試回想多年前父母的教導、提點,相信定會令你有新的體會。


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

[李光耀領導反思] 「獨裁」與NIMTO

獨裁,給大家甚麼印象?隻手遮天?貪污腐敗?民不聊生?

剛病逝的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,完全打破大家對「獨裁」的負面印象。他在上世紀60年代帶領新加坡立國,任職首任總理達31年,積極推動經濟改革、開放巿場,亦實施教育改革,統一英語為法定語言,配合巿場開放,令這片外界一直認為很易被吞併的彈丸之地,在短短數十年間發展成亞洲四小龍之一。他在任其間民望一直頗高,卸任總理後仍有極大影響力,到今時今日人民以至各國領袖均大讚他治國有方。

任期長短為長遠政策關鍵


一銀兩面,總有盲點。任何事都不會是百分百正面或負面,「獨裁」也如是。有不少需要非常長時間(多於一般國家的領導人任期,即兩屆,每屆四年或五年,最多八年或十年)才有辦法解決的問題,領導人都會產生NIMTO的心態,即not in my term of office

需極長時間才能夠解決的問題,領導人任期四至五年的國家普遍都不能解決。近年較難得的例子有台北在2000年推行的「垃圾費隨袋徵收」。當年台北巿的兩個堆填區已接近飽和,而第三個堆填區又遲遲未能定案,兩個焚化爐又正在維修,解決垃圾問題實在是迫在眉睫。時任巿長馬英九於是推行了「垃圾費隨袋徵收」的政策,希望能夠減少垃圾,打造可持續發展社會。政策雖能在短短5至6年間減少全台北約三分一的垃圾,但新制剛實施時,外界視其為馬英九上任一年多來最嚴苛的挑戰,並遇到不少反對聲音。當年有傳媒形容,若這場「垃圾革命」失敗,在2002年爭取連任對馬英九來說是緣木求魚。

政策取得成效,其中一個關鍵是馬英九有視野及決心。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,實施源頭減廢,但實施初期必定會遇到不少反對聲音,要不少時間才可能證明有效。

反觀在香港,高官缺乏決心,堆填區也是將近飽和,但垃圾徵費卻遲遲沒有推行,只希望將焚化壚選址搬到較遠的石鼓洲,以減少反對聲音。高官不願推行這些長遠政策,其中一個原因其實就是任期的限制。他們大多覺得,到政策取得成效時,已不再是自己當領導,自己不會取得功勞,但始終萬事起頭難,在自己的任期開展長遠政策,必定會遇上不少反對聲音。

但若領導人是「獨裁者」,會長時間在任,這個問題就不會存在,政策取得成效時,仍然是推行政策的領導人執政(即「獨裁者」),那領導人就會成為功臣、取得大眾信任,得以繼續帶領國家發展。

李光耀治國方針顧及長遠發展


回看李光耀在帶領新加坡立國初期的政策,全都是非常長遠的,包括開放巿場,以及統一英語為官方語言來配合,亦實施教育改革。這些政策需要極長時間取得成效,推行初期會遇到不少反對聲音。但李光耀面對這些長遠難題,都能一一克服。

以統一語言為例。新加坡立國前,社會上有很多種族的人,語言當然也有很多種,包括普通話、廣東話、英文、泰米爾語等。當年種族與種族間大多語言不通,交流十分困難,但立國前國民都只當新加坡是「借來的地方」,不太在乎。

但這一切,在新加坡立國後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。為了開放巿場,吸引外資,李光耀選擇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。這激起了中國人的強烈反對,因當年他們普遍誤以為「新加坡絕大多數是華人」,認為兩地人民本自同根生、血濃於水。李光耀沒理會這些強烈的反對聲音,不改變以英語作官方語言的決定。當年這樣統一官方語言,溝通變得方便、多向,跨國經貿合作得以在當地發展,今天的新加坡才能成為「亞洲四小龍」之一。政策的成效,絕非一朝一夕可看到,而是要「放長雙眼」。

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

誰幫誰?

你讀書成績好嗎?好?那你有否嘗試幫助能力較低的同學?不好?那你又有否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?

最近在報紙看到有關這方面的討論,指應否要求成績好的學生替需要協助的同學補習?

正方認為,同輩間互相學習不代表一天到晚「咪書」,過程可以很輕鬆。而且成績好的同學協助程度較低的同趕回進度之外,更可以溫故知新,鞏固已學的概念,雙方亦能夠培養溝通及合作技巧。

看到這裡,突然感覺很熟悉。正方的陳述,不就是在說小弟自己?回想上學期,會計及地理科都有不少概念搞不清,小弟自己溫習,一直感覺混亂。直到有同學向小弟尋求協助,小弟即時想起某良師的「清清concept班」,製作了數個自家概念圖,然後檢討,再改進。真的奏效!那種混亂感完全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充實的感覺以及成功幫人的滿足感。

昨日,又接了個新任務。某同學在化學科的根基打得不夠好,到現在中四下學期仍未搞清離子與電極 (ions & charges) 以及平衡公式 (balanced equation) 的概念。於是良師就將幫助該同學「清清concept」的任務交付予小弟。當時雖然以說笑的口吻質疑自己,但心裡其實暗自竊喜,深明良師完全信任小弟。良師又知道小弟有意將來從事傳媒工作,指出幫人「清concept」有助訓練表達及溝通能力,對小弟有益處。

好了,說了這麼多,回到報章的主題。評論指明這問題是供人「辯論」,而辯題則是「應否要求成績好的學生替需要協助的同學補習?」反方最重要的論點指,「要求」與「鼓勵」是兩碼子的事,若「要求」全部學生都做這事,一定有人不是出於真心希望完成任務,到頭來可能有反效果。小弟也非常認同,同輩間互相學習,當然是好事,但應順其自然,讓我們自行決定。對此,小弟認為這辯題可以優化,將「要求補習」改為「補習利多於弊」會更好。

你又有甚麼看法?

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

黑心食品

有傳媒發現,來自內地的走私菜,在本港各區街巿都有售。運輸途徑,是透過香港人到文錦渡口岸以螞蟻搬家方式將走私菜帶到香港各區,避過檢測。記者在北角及大埔的街巿共購買八種走私菜,拿去化驗,發現部分樣本的農藥「毒死蜱」的濃度嚴重超標,其中最嚴重的超標38.9倍,連專家都說是史無前例。

吸入或食用過量毒死蜱,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運作,出現頭暈、視力模糊、手腳無力、作嘔、認知能力減弱、記憶力轉差、語言能力降低等病徵。嚴重者更可能出現肺部水腫,甚至昏迷。若兒童或嬰兒受過量吸入毒死蜱,更會直接影響大腦發育及調節行為能力,可能誘發各種學習障礙或過度活躍症。

在內地,以次貨冒充、重新包裝過期食品再修改食用日期、濫用有害化學物質如過量農藥等,一向屢見不鮮。

這次專題報道,揭露香港人的健康原來一直受內地劣質食品的無形威脅。「螞蟻搬家」這盤生意,已進行超過十年。報道提及的香港人向內地的無良供應商購入劣質食物,再以香港人作零售對象,變相成為助長黑心食品行業發展的幫兇,更暗地裡以香港人的健康作賭注,令無辜的香港人不知就裡地受害。

另外,香港在國際社會一向有「美食天堂」的美譽。走私劣質菜,對香港的食物安全造成衝擊,對這個地位肯定會構成負面影響。更何況香港大部分食品都是由內地進口,今次走私劣質菜有可能是冰山一角,實際負面影響有多深多廣,未必能夠估計。

希望政府嚴打走私食品,加強法例監管及檢驗程序,堵塞法律漏洞,保障香港人的健康,以及守住「美食天堂」的美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