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其實鉛水又有乜好怕喎

「食水含鉛」引起的恐慌,沒完沒了。驗水、驗血、驗智力,一眾受影響的家長連日為年幼子女奔波。問題是,有必要如此恐慌嗎?

上回,提及有電視節目預先張揚會在私樓驗水,看看鉛含量如何。初時,還擔心若私樓的食水含鉛都超標,就真的會冇啖好飲。但原來,這一切都只是杞人憂天。

在節目中,資深測量師,一語驚人。原來數十年前,大部分住宅的整條供水喉管都是鉛。換言之,今日的喉管,只有焊接位有鉛,絕對只是小兒科。很可能,數十年前的水,鉛含量比今天明顯地多。當年的小孩,現已活了數十載,喝了數十年鉛水,從未出現過大問題。今天的小孩喝的水,只有小部分鉛含量輕微超標,喝下的鉛實在微不足道。各位家長實在不用恐慌。

血液中重金屬含量過高,的確可能影響智力發展,但輕微超標,其實沒想像中嚴重,正如最得民心的高永文局長也告訴大家,就算智力發展有輕微遲緩,後天努力是可以追回的。

另外,智力發展也會受很多其他因素影響,如基因遺傳、父母管教方式、自身經歷、外在環境等等。以我自己為例,自問語文及數理不比大部分同輩差,很多時還「口水多過浪花」,令人厭煩,抱歉抱歉(請多多見諒、包容,我在努力改善壞習慣)。但十數年前,其實我兩歲半才懂說話,較平均遲整整一年半*。但往後數年的全方位訓練,相信是令我追回發展遲緩的關鍵。

三歲開始學寫字時,家裏的電視已經是大部分時間播放24小時新聞頻道,就是這樣,開始接觸非常多文字及數據。還記得當年,經常盯着螢幕底部的「走馬燈」,模仿主播說出來,很過癮(十數年後的今天才明白當主播絕不是容易的事)。再加上四歲開始學彈鋼琴(雖然當時老師的三角琴琴鍵對我來說實在太重)、五歲學打麻雀、六歲學玩撲克牌、七歲學打保齡球(雖然當時我的頭比球還細)、八歲學打桌球(雖然當時比球桿還矮)。這些活動,一直在全方位訓練我的腦部發展,協助我追回三歲前發展遲緩的缺陷。

俗語有云,「十隻手指都有長短」,沒可能全部兒童的發展速度都完全一致。只要不要像我當年學懂說話的年齡遲得可怕就可以。

正如愛迪生說,天才是1%天分加99%努力。那1%的先天條件比不上人,絕不算甚麼一回事。就算喝下有重金屬的水,影響先天智力發展,最多都只是少了1%。只要後天肯努力,爭取多1%,其實不是這麼困難。所以,各位父母,放下心理包袱吧。你們很可能都是喝鉛水長大的,但從來沒出過事,現在子女喝,理應也不會有大問題。

*正常嬰兒一歲前應已懂說單音字,兩歲起能夠說出詞語或簡單的短句。若兩歲半才開始懂說話,是不正常,屬於語言發展遲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